檔案狀態:    住戶編號:10165954
 Stone 的日記本
快速選單
到我的日記本
看他的最新日記
加入我的收藏
瀏覽我的收藏
萎靡開頭精彩收場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綠繡眼築巢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  檢舉
篇名: 森林住宅
作者: Stone 日期: 2025.04.26  天氣:  心情:
週末清晨照慣例邊吃早餐邊看電視,短暫時光從BBC 他們如何建造的?(How Did They Build That?)節目,看到的新鮮事為米蘭地鐵上方的兩棟垂直森林建築(Bosco Verticale)。維基百科列出該建築基本資料,於2014年落成的兩棟緊鄰森林大樓,高度分別為111公尺與76公尺,各種植約550棵與350棵樹木。說它們是兩棟垂直森林還真沒錯,建築本身反而成為支撐這些森林植物的配角。
看到出現於螢幕的建築,首先想到半年前在中央公園附近看到的類似建築。快速翻閱當時拍攝的相片,也透過Google地圖及房屋資訊網得知,這是位於福上巷的創健 Moon Park,剛完工沒多久,近二年均價每坪約50萬,九十餘坪的格局,開價近六千萬。兩相比較下,仍然有相當的差距,不過台灣的這棟建築絕對師法米蘭的前輩。
節目中園藝專家說明樹種選擇原則,不可太大,適合環境,以及可抗強風。高樓層外牆需承受強勁風勢,為了確保外牆植物能夠抵抗強風,建築團隊甚至請大學實驗室做風洞實驗。強風吹倒位於27樓層的一棵樹,掉落地面可能造成的危害,絕對需要慎重考慮。
蓋目前住家的那段期間,對綠建築特別有興趣,參考了包含台北市圖書館北投分館,台東大學知本校區圖書館,與成功大學綠色魔法學校等幾個著名綠建築。對兩所圖書館屋頂綠化印象特別深刻,也有意在屋頂仿效。某次興高采烈地與學生分享這個念頭,一名學生突然冒出不是只有死人的房子屋頂才種草!一語驚醒夢中人,上述建築是公共空間,沒人住在裏頭,住家是私人住宅,是活人居住的空間。老實說這也沒甚麼,只是既然學生有這種想法,其他人可能也有,若沒有非得如此設計不可的理由,就不要讓人指指點點。沒有人可以一生順遂,更何況所有家人都如此,有任何狀況發生,旁人可能歸咎於屋頂種草。當然最後沒將想法付諸實現,只在前後院種草。
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說過,他很喜歡蘇州或江南粉牆黛瓦(黑瓦白牆)建築,經過歲月洗禮淬鍊後呈現的模樣。同樣地,好奇五十年後這棟建築會如何。兩者都提供居住空間,最主要的差異在於外牆維護。基本上粉牆黛瓦外觀不需維護,但垂直森林至少每天需要澆水,也要定期修剪,更重要的是高空環境作業。
不過住在裏頭的住戶,不需要自己動手,只要出錢物業管理公司自然會打點一切。住在被森林包圍的屋子,是很多人的夢想。
標籤:
瀏覽次數:22    人氣指數:222    累積鼓勵:10
 切換閱讀模式  回應  給他日記貼紙  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
給本文愛的鼓勵:  最新愛的鼓勵
萎靡開頭精彩收場 《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》 綠繡眼築巢
 
給我們一個讚!